详情
别当炮灰了!连顾客都没有,你再标准化、出餐再快也没用啊!
2025-06-23 转门面网

深夜的餐饮老板群里,一张日销3份饺子的收银单截图引发哀嚎:“中央厨房投了80万,出餐标准精确到秒,可店里苍蝇比人多!”这绝非个例——多少餐饮人沉迷于“标准化神话”,却忘了餐饮业最残酷的真相:没有顾客,一切效率都是自嗨!

一、盲目标准化:在空店里上演“完美独角戏”

场景1:某饺子店老板引进全自动煮饺机,出餐误差控制在±5秒,却把店开在老龄化社区旁。老人嫌速冻饺子“没锅气”,日均客流不足10人

场景2:轻食店花20万研发标准化沙拉配方,但选址紧邻工地。工人们午休直奔15元盒饭,30元健康碗沦为摆设

血泪教训:标准化解决的是“怎么做”,而生存首先要解决“为谁做”。在确认目标客群存在前投入重金搞设备,如同给潜水艇装跑车引擎——性能越强,死得越快

二、顾客缺位的“伪效率”,正在榨干你的现金流

当门店冷清时,那些引以为傲的效率指标全是成本黑洞:

出餐快=耗材浪费:某面馆为保3分钟出餐率,高峰前预制100份面。结果全天客流仅50人,倒掉60碗坨面,食材损耗率飙至35%

人效高=无效人力:24小时便利店式排班,夜班员工时薪25元守空店,凌晨3小时销售额不够付电费

标准化=迭代僵化:某连锁炸鸡店中央厨房改配方需总部审批3个月,眼睁睁看着隔壁夫妻店根据学生反馈周周上新口味抢客

三、破局之道:用“顾客雷达”取代“效率执念”

幸存者都在做三件事:

1.先当间谍再开店:

蹲守竞品店记录买单人群特征(年龄/穿着/提袋率)

用美团大数据查周边3公里热搜菜品(某牛杂店发现“螺蛳粉”搜索量是自家招牌的8倍,果断增加螺蛳牛杂锅)

2.把试营业当“抢救室”:

前两周推“1元尝鲜券”引流,宁可赔钱也要获取真实顾客反馈

记录顾客剩菜率最高的菜品(如某湘菜馆发现本地人退单“土匪猪肝”,火速替换为小炒黄牛肉)

3.让顾客成为产品经理:

在收银台放“口味盲测投票箱”,用“下次免费赠菜”换真实评价

针对高频投诉即时调整(奶茶店因30%顾客备注“去冰后不满杯”,三天内推出“去冰补奶”方案,复购率立涨25%)

餐饮业的生死分水岭,从来不在后厨的计时器上,而在店门口的人流计数器里。

记住:

没有顾客验证的标准化=慢性自杀

脱离场景的效率提升=成本自杀

闭门造车的产品研发=加速自杀

当你在空荡荡的店里焦虑地擦拭早已锃亮的煮面机时,不如推开店门拦住路人:“大哥,凭良心说,您为啥不肯进来吃?”——答案可能残忍,但比银行催款短信温柔得多。

转门面网免责声明:您在转门面网上所看到的新闻内容均由转门面网小编整理或来源于网络,不构成广告也未用于商业宣传,转门面网仅为广大用户无偿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转门面网赞同其观点,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内容及图片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电话:0731-85233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