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类餐饮店,2025年,可能活不下去了!
2025-03-17
转门面网
2025年的中国餐饮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牌。根据数据显示,仅2024年就有近300万家餐饮门店倒闭,而这一趋势在2025年或将愈演愈烈。消费降级、成本攀升、市场饱和等多重压力下,有三类餐饮店正面临生死考验。它们的困境不仅是行业竞争的缩影,更是宏观经济环境与消费习惯变迁的直接映射。
一、总成本过高的“重资产型”门店:租金与人力压垮最后一根稻草餐饮业的成本结构中,房租、人工、食材和营销被称为“四座大山”,而总成本过高的门店往往是因盲目追求规模或场景体验而陷入困境的“重资产型”店铺。例如,主打“第三空间”概念的漫咖啡,其北京丰台永旺梦乐城店因面积达四五百平米,高额租金导致翻台率低,最终被迫闭店。类似案例在高端餐饮领域更为普遍,如米其林三星餐厅Opera BOMBANA、上海玉芝兰等,均因高昂的装修、租金和人力成本难以为继。租金压力:核心商圈的大面积店铺租金占比可达总成本的30%以上,但客流量和客单价却在消费降级中持续下滑。人力成本:服务密集型门店(如高端西餐厅)需支付高薪聘请专业员工,月均人力成本可达40万元,远超普通餐饮的承受能力。模式僵化:部分品牌依赖“战略性亏损”扩张,但市场下行时缺乏现金流调整空间,最终只能断臂求生。二、品类缺乏生命力的“跟风型”门店:昙花一现的网红陷阱近年来,餐饮市场涌现大量“网红品类”,如冒烤鸭、竹筒奶茶、罐罐烤奶等,它们凭借社交媒体营销迅速走红,却在短短一年内从爆火走向沉寂。以冒烤鸭为例,大龙燚、蛙来哒等品牌曾跟风推出该品类,但如今已从菜单中消失;类似地,天水麻辣烫在2024年初席卷全国,但模仿者因产品同质化严重,多数门店开业不足一月即倒闭。市场饱和与同质化:盲目跟风导致品类迅速过饱和,消费者新鲜感消退后复购率暴跌。缺乏供应链支撑:网红品类往往依赖短期热度,未建立稳定的供应链体系,难以控制成本与品质。文化根基薄弱:消费者最终回归经典品类(如鸡、鱼、牛肉等),缺乏文化沉淀的“创新”难以持久。三、基本功不扎实的“流量依赖型”门店:营销泡沫下的生存危机一些餐饮企业过度依赖营销噱头,忽视产品与服务的基本功,最终在流量退潮后迅速崩塌。例如,明星投资的奶茶品牌“谢谢茶”凭借初期流量红极一时,却因产品力不足、价格虚高,最终全线关店;网红日料品牌小锄匠寿喜烧,凭借“富士山寿喜烧”的颜值出圈,但因菜品创新停滞、运营管理混乱,2025年初宣告所有门店关闭。产品与体验失衡:重营销轻品质,导致顾客打卡后无复购意愿17。成本结构畸形:高昂的营销费用挤压利润空间,一旦流量下滑即陷入亏损。管理能力缺失:许多网红店创始人缺乏餐饮行业经验,供应链、品控、服务等环节漏洞百出。面对2025年的严峻挑战,餐饮企业需从以下方向突围:成本精细化控制:转向小而美的门店模型,优先选择租金可控的社区或下沉市场,优化人效与坪效。深耕经典品类:聚焦消费者长期需求,如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所言,“回归门店苦练基本功”,通过提升菜品质量与服务体验建立口碑。理性创新:在核心能力圈内探索微创新,如海底捞通过副牌“焰请烤肉”结合供应链优势,而非盲目跨界。2025年的餐饮业,将是一场“剩者为王”的淘汰赛。总成本过高、品类生命力不足、基本功不扎实的门店,注定成为这场浪潮中的牺牲品。唯有摒弃浮躁,以品质为本、效率为刃,方能在寒冬中觅得生机。正如餐饮老炮们的共识:“未来的竞争,拼的不是谁开的店多,而是谁更懂消费者,谁能守住护城河。”转门面网免责声明:您在转门面网上所看到的新闻内容均由转门面网小编整理或来源于网络,不构成广告也未用于商业宣传,转门面网仅为广大用户无偿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转门面网赞同其观点,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内容及图片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电话:0731-85233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