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新机遇!餐饮零售电商时代来临,餐饮老板如何消灭障碍!乘风而起?
2022-10-24
转门面网
近几年,疫情持续阴影下,新零售赛道却捷报频传,发展喜人!
-
喜茶推出的瓶装饮料,已覆盖线下超3万个线下销售网点;
-
杨国福麻辣烫计划于2022年及2023年每年将推出约20-25款零售新产品;
-
眉州东坡旗下预制菜品牌—王家渡完成近亿元融资,正紧密筹备上市;
-
西贝以创始人名字命名的预制菜副牌“贾国龙功夫菜”,“牛大骨”在天猫、京东上都进入预制菜销量前十榜单……
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下,餐饮零售或许会成为疫情之下很多餐饮企业新的机会。
近几年,餐饮企业完成了一场大变革!传统餐饮企业迎难而上,打了一场“升级战”,甚至是“生死战”,战况愈加激烈!餐饮形态从十几年前堂食+外带,到2013年在市场需求下应运而生的外卖,再到如今众多头部品牌探索餐饮电商领域,餐饮品牌不断在做商业转型。近几年,用户结构发生着非常大的变化,90、00后成为新的一代的消费主力。90后现在是整个80后消费的将近2倍,同时他们更关注性价比、更关注口味、更关注高颜值,颜值即正义。更强调有创新、有个性、有主题、有场景、有IP。新媒体的爆发也带动了餐饮行业在传播、营销层面的变化。特别是我们的00后,作为新生代,作为Z世代,他们有着尝新的好奇心,也有消费的欲望,同时这个人群也会有以下几个特点:颜值即正义、社交即货币、个性即动力。而自从乔布斯重新定义手机之后,智能手机的普及带动了整个线上消费,线上消费的增幅非常惊人,从电商、到团购、到外卖、到去年非常火爆的直播。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着整个餐饮行业升级和变化。也催生着餐饮零售新机会的到来!线下的餐饮品牌都具备用户的信任和品牌背书。这些忠实的用户群体也给零售打下了粉丝基础。有线下实体的品牌,有非常持续的流量,这片流量洼地值得去挖掘。当下最贵的也是流量,互联网时代,线上纯新流量成本贵少则二三百,多则大几千,且容易流失。餐饮行业相比食品行业,有非常强大的味型的研发能力,所以餐饮行业在味型上面的突出,是要优于食品行业的研发基因的。特别是一些老字号品牌,他们给用户是有非常强的记忆感的,这也是很多行业不具备的。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有自己非常稳定的合作工厂,或者自建的、合作的中央厨房,这也是餐饮品牌规模化成本优势的强大基础。对于商家来说,针对节日出一款礼盒,是一笔不错的生意——将产品包装成礼盒,馈赠朋友和亲人,表达感情,增加情谊,同时单价与毛利双高,支持预定减轻压货压力,产品限时有稀缺感,贴牌或代工即可。瑞幸最具销量的咖啡是生椰系列,其便以此开发出了瑞幸生椰浆系列,价格和份量分别设置成44.9元的6盒装和79元的12盒装。这款产品的销量在瑞幸APP中排名靠前,还被消费者调侃:“神还原生椰拿铁”。如喜茶灵感一周的茶礼盒,设置了绿研、嫣红、金玉、桂花绿、茶金玉凤、知秋、四季春7款口味的茶包。根据泡茶+送礼的场景将茶制成茶包,不失为一个好点子。将产品的口味做成底料、调味剂,让产品口味可迁移在其他场景上。“进军”调味品对餐饮企业来说也是一门不错的生意:供应链现成,有一定消费者认知,产品生命周期长、保质期长(1-3 年),可依靠第三方销售渠道,模式可轻可重(贴牌代工或者入股建厂均可)。占市场10%份额的火锅,是首先进军调味品市场——火锅底料。根据数据显示,2017-2020年为火锅调味品市场的高速发展期,预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3亿。火锅底料中,卖得最好的是海底捞,旗下颐海国际在2016年港股上市。颐海国际主要切入中高端市场,预计在2020年将占到整个火锅底料市场的1/3。除了海底捞以外,小龙坎、大龙燚、重庆秦妈火锅、巴奴毛肚火锅、呷哺呷哺等火锅品牌也在卖火锅底料。在火锅底料之外,酱也成为餐饮品牌瞄准的方向之一。以辣椒酱为例,举国熟知的老干妈,一年销售额40亿。整个辣椒酱行业市场规模增速仍在7%以上,到2019年底,辣椒酱行业市场将达到387亿元,接近400亿。截止目前,餐饮品牌做零售最为成功的一种方式,就是将“拳头产品”电商化。2018年年初,伏牛堂在更名为霸蛮的同时,还宣布获得数千万的B轮融资,霸蛮获得资本青睐的原因,主要是它的零售产品——伏牛堂的速煮系列牛肉粉。霸蛮将拳头产品电商化是在2016年,当时,创始人张天一认为霸蛮不应该只是一家餐饮企业,应该是卖牛肉粉的企业。基于这样思路霸蛮大量改进产品和设备,开始做外卖,在2016年,当外卖超过堂食之后,霸蛮开始做速煮预包装的食品。一家叫刘一泡的品牌,就将羊肉泡馍的原料拆分成泡馍、汤(水和调料)和羊肉,之后效仿方便面制作工艺,将馍和牛羊肉做成可保存半成品、将汤料做成了料包。搞定这些后,再将其封存真空袋中,在淘宝上销售。值得一提的还有船歌鱼水饺,2017 年双11档期,船歌鱼水饺在全渠道销售额突破 500 万元,蝉联天猫双 11 水饺类目三连冠。许多人应该记得西贝甄选吧。2017年12月,西贝甄选上线,它依托西贝30年的供应链积累,也基于西贝的品牌背书,直连消费者和工厂,在线售卖优质食材和高品质餐厨具。其定位是,致力提供好商品、好价格、好服务,共筑餐厅之外的品质厨房生活。目前在售商品包括和田大枣、五常大米、瓜子、木耳、莲子、蜂蜜、牛羊肉在内的 30 余种产品。除了西贝之外,云海肴也在发力自有电商平台。其产品主要包括了香格里拉纯野生松茸、牛肝菌蒸饺、西双版纳小包谷、排蜂蜂蜜、尖油辣椒等云南“尖货”。在介绍西贝、云海肴的自有电商商城之后,我们想要说的,并不是做自有商城有多么好,而是证明它们做零售背后的逻辑,即用单品撬动品类——云海肴用菌菇类产品群撬动云南菜,进而售卖云南尖货;西贝用不断更新的单品撬动西贝菜,进而售卖西贝特产。当然,并不是随便一个餐饮品牌就能做好新零售,餐饮品牌在新零售的发力上还存在着重重阻力:一款产品要打造成零售产品是一件繁琐的过程:上市前,要经过需求调研、产品研发和测试,上市后,要投放广告、收集用户反馈和销售数据、优化和改进产品。这一系列环节,还有许多方法和流程,对大型餐企来说都是一件繁琐的过程,更别说对于经验缺乏、团队不足的中小品牌了。品牌零售产品要稳定供应,自然要建设供应体系。这是笔不小的费用。西贝为支持功夫菜的稳定供应,曾投资6亿建立中央厨房做产品研发、生产和标准化。此外,一款零售产品要获得销量,肯定还需要投入一定的营销费用。这些费用叠加起来,对中小品牌来说数目不小。倘若品牌想要布局无人零售设备,让产品覆盖更多的人群,就更加要庞大的资本支持。瑞幸做无人零售时,光一台咖啡机的成本就高达12万。餐饮企业想要进入新零售领域,供应链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专家团判断,未来供应链将是餐饮新零售的生命线,是实现对商品货源控制的关键。只有优化供应链资源,逐步建立起自身的盈利护城河,实现对供应链上中下游每个环节的精准把握,建立极快流转的物流配送体系,才能在餐饮新零售的探索中率先胜出。除了餐饮天然自带的线下门店,品牌还需要联合线上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线下便利店、超市以及其他新零售渠道。如何借助现有成熟渠道,快速将产品推向市场,是每一个餐饮品牌做新零售之前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否则,所谓餐饮新零售便只能成为品牌的自嗨。最后,餐饮零售化是餐饮行业未来能形成几何增长非常重要的发力点,从“餐厅品牌”发展为“餐桌品牌”,我们拭目以待。转门面网免责声明:您在转门面网上所看到的新闻内容均由转门面网小编整理或来源于网络,不构成广告也未用于商业宣传,转门面网仅为广大用户无偿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转门面网赞同其观点,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内容及图片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电话:0731-85233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