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址出错
每天都有便利店开张,也天天有便利店转让和倒闭。生鲜便利店也一样,很多想创业的人们都想从这看起来技术含量不高、进入门槛低的便利超市开创自己的事业。到处都有便利店加盟公司在向你招手,可生鲜便利超市更多的是自营、转型改造、别店兼营、连锁经营的模式。生鲜便利超市不赚钱倒是有一些共同原因,它们是门店“致命病毒”,染上这些病毒,你就会陷入经营的败局。
1.选址出错
生鲜便利超市算得上是一种专业经营,它近60%的商品和面积是生鲜品,蔬果、肉蛋、鱼鸡,加上干货日杂、烟酒饮料零食就是日常经营品项了,提供特定的商品就要有特定的消费商圈和群体。
所以它要求的店址商圈必须是临近住宅区、居民区或临近能带来大量客人的集散街(如临近农贸市场)。生鲜经营整体毛利利率不高,客流大你才有业绩,反之客流量小的店是没有多少生意的。总之,店址周围要有足够的现实消费需求的存在。
2.效率低下
生鲜便利超市有一个口号:低价、新鲜、便利、卫生。做到这些,高效、准确、及时的采购和配送工作至关紧要。经验丰富和敬业的采购人员可以说决定着门店业绩。有经验的采购人员会预估订货、会选择特价品、会寻求供应商支持、会议价、会收集供价信息、有计划、会指导特价品陈列等。说采购就是半个老板一点也不为过。
3.管理不善
有人说,店铺生意要想成功,市场可行性因素占40%,管理占30%,天时、地利、人和占30%。生鲜便利超市规模虽小,管理却一样不能忽视。很多生鲜超市陷入经营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店主或店长的缺乏专业管理经验导致。比如大米25公斤一包送货上门可以赚6块钱,没人送也没人打理,任由发霉鼠咬,而青菜1公斤赚4毛却叫人不停地捣弄。销售高峰阶段人员下班吃饭、没有商品报损和定期盘点制度等都是管理不善的表现。
4.经验缺乏
如果说管理不善,换个会管理的人或通过学习实践也能克服,但专业知识、经验和业务关系则是店主的事了。特别是资本小又理想远大的店主,自己要懂行,大方面如财务、人事、营销先不说,单就什么季节上什么菜什么水果,什么季节流行火锅等,有经验就能先人一步。作为零售业,进货绝对是考验老板的经验,先人一步意味着先赚一笔
5.资金断链
有店主在建店时硬件方面投入花了很大一笔,以为营运资金少点没关系,货采回来一卖,钱就可以循环运作了。事实上没这么完美,采回来的货当天总有卖不完的,生鲜品总有损坏的,或总有适销不对路要采换新品种的等。生鲜超市特别是第一次采购失误很常见,而且开业进行特价促销是暂时不赚钱的,所以要进行多次资金投入采购,才慢慢体现出营利的商品组合模式来,过了这个坎以后就容易多了。
如果资金不足,就不能完整地进行永续经营。一般新店知名度不大,初期的营业业绩会很低,不仅新品采购要投入、各种费用支出也接踵而至,没有足够资金,只能自我衰败,只想转让一走了事。所以运营资金的重要性是不可忽略的。
6.经营纠纷
生鲜便利超市当属小店小利,俗话说得好“朋友不过财”,很多合股的门店开不下去,多是因合伙人之间的经营分歧造成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小门小店最好借钱开店也不要合股开店。还有物业纠纷或不可抗拒力因素也会影响门店的赚钱。